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站内搜索
 
0
9
4
3
 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企业文化 > 文化生活
 
 
 
 
 
西山游记

西 山 游 记

漕泾电厂  张弢

 

近日,我参加了漕泾电厂工会组织的职工疗休养。从人民广场发车,沿沪常高速一路西行,再穿过著名的太湖大桥,最后顺利抵达太湖的“中腹”——西山风景区。西山虽然名为山,但其实是一座岛。这座我国淡水湖泊里排行第一的岛周长80余里,面积82.21平方公里,与香港本岛相差无几。

清明前后是踏青远行的好时节,只可惜天公不作美,恰逢三月里的小雨正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。在这“灰装素裹”的世界里,星星寥寥错落在广袤太湖上的那些零星岛礁和渔船,亦变得影影绰绰,若有似无。唯独水渠旁那一棵棵柳树,新发的嫩芽却绿得格外醒目。其细长茂密的枝芽齐齐垂下,仿佛亲密无间的邻家姐妹们挨个坐在岸边,正欲用温润的湖水梳洗自己秀美的齐腰长发,轻声耳语着只能在闺房里才能相互诉说的琐碎心事。正应了那句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”,当这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徐徐拂来,世间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。

冒雨踏青,众人兴致却丝毫不减。正所谓“情深深,雨蒙蒙”,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,烟雨和楼台往往能更好地描摹出江南水乡所独一无二的韵味儿——宁静和朦胧美。第一站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,在林屋山西部。根道家经典记载,普天之下共有十大洞天、三十六小洞天、七十二福地,皆仙人所居,而林屋洞为第九洞天。传说古时有神龙卧居在林屋洞内,故洞体似龙,所以又称“龙洞”,林屋山亦称龙洞山。溶洞里蜿蜒曲折,低矮深邃,泉池分布。在四周的岩壁上,嵌入不少电缆套管和花花绿绿的景观灯光,把晶莹剔透的石笋石芽染成了五光十色。神奇的是,走到洞里的不同位置,环境温度也会随之变化。由于这里低于太湖水平面,时不时会有水珠渗出岩石表面,或从洞顶滴落,因而潮湿异常,于是众人开始调侃安环部的同事,赶快对这里进行HSE提升,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。

出溶洞后,一路攀到了林屋山顶。山顶有座道观,三五个道士或是在清扫阶梯,或是在捣弄香炉,时不时还能听到雀鸟几声鸣叫,给人以一种清修、岑寂的感觉。道观楼顶是这片区域的制高点,放眼望去周遭景物一览无余。烟雨朦胧中的太湖,宛如一位身着琉璃白旗袍的小家碧玉,抱着琵琶正襟危于在扁舟之首,对天涯旅人们浅浅微笑。芙蓉水面采,船行影犹在,体态玲珑,唇红齿白的她优雅地翘着二郎腿,纤纤细指转轴拨弦,和着悠扬委婉的吴侬软语,低吟浅唱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唯美和柔情。我们这群长久以来一直栖息于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山外野人,不由得纷纷驻足停留,如着魔一般深深陶醉其中,连外衣被雨淋湿了亦浑然不觉。直到某位“熊孩子”撞响了挂在阁楼上的那口老铜钟,众人才恋恋不舍地从恍惚中醒来。

明月湾古村是此行的第二个景点。该处南濒太湖,背倚青山,地形好似一钩明月,故称明月湾。这里并没有其他江南古镇上的繁华街巷,也没有城阙里文人雅士的亭台楼阁,只有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路,黑檐白墙的联排民居,以及纯粹的原始、娴静和淳朴。村口的那颗老香樟寿已千年,高25米,径2米,仍十分茂盛。居民们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以种植花果、碧螺春和兼太湖捕捞、养殖为生。相传明月湾早在春秋时已形成村落,居民多数为沦为奴隶的越国俘虏,吴人只占少数,他们除了靠生产养活自己和头人外,还要为吴王与西施来此游憩提供饮食和服务,村后石排山上至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。

在兴建于清乾隆年间那些当地名门望族的府上游览,庭院里五米多高的大白墙令人印象深刻,听导游介绍说,是为了防范当时周边猖獗的“湖盗”而建。高耸的院墙虽然阻隔了来自外部的威胁,却也禁锢了深闺大院里寂寞躁动的心。“庭院深深深几许?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”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、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婚恋不得自主取舍,于是青年男女们只好“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”。时过境迁,如今大门已然敞开,然而很多闺中人却又在世俗的重压下给自己上了一道新锁,着实叫人舍不得,又无可奈何。

别时雨已尽,再看初晴下太湖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里不产红豆,否则信手多采几枝带回家,谁叫“此物最相思”呢......

 
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
总机:(86-21)23108800 投资者热线:(86-21)23108718
联系地址:中国上海 中山南路268号 新源广场1号楼36层 邮编:200010
沪ICP备12023378号